查看原文
其他

许嫣娜《难忘的泼水节》(二上17课)教学设计(附课堂实录)

追梦教师袁建国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-01-10
更多小学语文名师课例,请点击阅读
部编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视频集锦3~6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至八单元名师经典课例(视频、设计、课堂实录)吉春亚《日月明》(一上识字9)视频李晴璐《八角楼上》(二上15课)教学设计许嫣娜《朱德的扁担》(二上16课)教学设计及评析(附实录、视频)赵志祥《敕勒歌(上)》(二上19课)视频
赵志祥《敕勒歌(下)》(二上19课)视频陈静《 司马光 》(三上24课)教学实录
蒋军晶《灰雀》(三上25课)视频
虞大明《手术台就是阵地》(三上26课)教学设计及评析《一个粗瓷大碗》(三上27课)教学实录及评析林莘《“精彩极了”和“糟糕透了”》(五上20课)视频朱爱朝《延安,我把你追寻》(四上24课)教学实录及评析冯栎钧《西门豹治邺》(四上26课)视频赖丽珍《纪昌学射》(四上27课)视频赵志祥《古人谈读书》(五上25课)视频姚寒梅《忆读书》(五上26课)教学实录(重庆市一等奖)
贾静《忆读书》(五上26课)视频
《我的“长生果”》(五上27课)教学设计
江海花 《习作:围绕中心意思写》(六上第五单元)罗才军《伯牙绝弦》(六上22课)视频王铁青《书戴嵩画牛》(六上22课) (评点:陈宝铝)吴勇《习作:我的拿手好戏》(六上第七单元) (评点:瞿涛)罗才军《少年闰土》(六上25课)视频


《难忘的泼水节》(二上17课)

教学设计

      注:本教学设计根据微信公众号“丁丁de笔记”整理,链接附后。

      课前谈话
      1.教师打出三组词语:它来自二年级刚刚学过的哪些课文?描绘的是哪幅画面?
      一面队旗,一把铜号。一队“红领巾”,一片欢笑。      一沓纸,一支圆珠笔。一盏灯,一大束鲜花。      一片片绿叶,一串串葡萄。一个个山坡,一位位老乡。
      2.学生回答,教师总结方法:我们读完一些课文,可以从中挑出一些词语,组合起来,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画面。      3.再出示一组词语,请学生猜画面,导入新课:
      一个礼堂,一块屏幕。一群学生,一位老师。
      一、导入课题,学习生字
      1.教师用了这样一组词,记住了今天上课的画面,引出“难忘”,板书“难忘”并学习“忘”字的结构。      2.播放难忘的视频: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视频。
      3.思考:为什么这个视频让我难忘?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?      (1)学生回答。      (2)教师强调“泼”字的写法,解释“泼”字的意义。      (3)学生做“泼”的动作。      4.读课文中的两句话,体会“泼水”的快乐心情,教师指导:清清的水,泼啊,洒啊!人们笑啊,跳啊,是那么开心!       5.引出“泼水节”,板书,补全课题。      【评析】      关键词:巧妙      这一部分,许老师的设计特别巧妙,从回顾旧知到引入新课,一气呵成,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流畅,而且教给同学们“通过一组词语联想到画面,记住课文内容”的方法。      随文识字的方法也值得学习,比如“忘”“泼”字的写法和意义。      不过,许老师对“泼”字的解释“水泼在头上,头发就是了,所以'泼'的右边是头发的'发'”,个人觉得不太准确,值得商榷。      
      二、初读课文,学习新词
      1.出示自读要求:(1)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号。(2)自由朗读课文,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(3)思考:泼水节是哪里的节日?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?
       教师用“听清楚这个要求的竖起手指”的办法强调“自读要求”的内容。
      2.带着三个学习任务读书。(师提醒:自己读自己的,不受别人打扰;生自主读课文)
      3.教师总结巡视中发现的问题。
      4.问题反馈:
      (1)泼水节是哪里的节日?在第几自然段?      教师出示第一自然段,学生读: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,傣族人们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。      教师强调“傣族人民”“少数民族”等词语。      (2)教师出示代表傣族习俗和习惯的象脚鼓、银碗、柏树枝、凤凰花等四张图片,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猜,并说出依据。      学生答,教师依次强调,并对“白银”和“一年一度”进行扩展训练。
      (3)哪一年的泼水节最令人难忘?为什么难忘?      学生回答,教师设置情景,学生“亲切地唤他”。          【评析】      关键词:细节      这一部分许老师设计得相当精彩。      许老师非常注重课堂细节。      比如,为了引起孩子的注意,许老师用了“听清楚这个要求的竖起手指”的办法,效果非常好。      又如,学生读书,教师巡视,第一时间关注到学生出现的问题,及时进行指导。      再如,在学习“一年一度”这个词语的时候,许老师进行了扩展训练,在特定情境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,让学生身临其境,感同身受。请欣赏许老师的课堂实录:      师:凤凰花每年四五月份开,一年只开——一次。泼水节一般也在每年的四五月份,一年只有——一次,课文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凤凰花开得挺难得的,泼水节来得也挺难得的,这个词就叫——一年一度。好,我们一起来读。      (生齐读: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,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。)      师:抬头看,天上的月亮圆了,一年一度的——。      生: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。      师:真聪明。屋外的鞭炮响了——      生: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。      师:听仔细,我换啦。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,小朋友们干什么?      生: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,小朋友正在放鞭炮。      师:好的,除了放鞭炮,还干什么?      生: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,小朋友正在踩高跷。      类似的训练还有下一环节的“呼唤周总理”,也设计得非常巧妙。

      三、提取画面,用关键词记录画面
      1.标出描述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第三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,一句一句认真读。
      2.学生开火车读。      教师评价:真流利,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会更好;最长的一句话被你读好了;一字不错;你读的声音特别像欢呼,掌声送给他们……
      3.同桌两个人互相读,一人读一句,一边读,一边想,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画面?      学生回答,教师追问:他们做了什么让你感受到了他们在准备?除了看到,你有没有听到?除了象脚鼓的声音,还有什么?      学生模仿“欢呼”。
      教师归纳:就要这样,一边读一边想,画面和声音就这样呼呼地来到了你的小脑瓜里,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,我们就记住了那个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景。      4.教师找出挑出关键词,学生填空:一条条龙船、一串串花炮、一(  )花瓣、一(   )欢呼。      【评析】      关键词:情境      林崇德教授曾经说过,未来课堂发展的方向有两个,其中一个便是情境化教学。许老师非常善于通过创设情境,将学生带入其中。上一部分许老师围绕“一年一度”设计的训练便是情境化教学。在本部分,许老师同样采用了“创设情境”的方法,课堂实录如下:      师:你读到了傣族人民的心里。除了看到,你有没有听到?除了象脚鼓的声音,还有什么?

      生:人们欢呼着:“周总理来了!”

      师:你来欢呼——

     生:(平静)周总理来了。

      师:你不大激动,你来——      生:(激动)周总理来了。      师点评:你就该站在第一排;你就是那个领头的,哎呀,好激动,大家一起来欢呼——(生齐欢呼)      可贵的是,许老师紧接着总结了“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画面”的阅读方法,并找出挑出关键词:一条条龙船、一串串花炮、一(  )花瓣、一(   )欢呼。      ——这样的训练,非常可贵。

      四、借助插图,理解词句
      1.读课文,观察课文插图,哪个是周总理?你是怎么都知道的呀?
      教师请一个不举手的坐得最端正的同学回答。      2.学生从衣着、动作等方面回答,教师强调“对襟”“褂”等字词。      3.随文识字——多音字:盛、铺。      4.情境设置,训练“铺”字:现在我变成了傣家银铺的老板,泼水节到了,你到我的银铺来买什么……      下课。      【评析】      关键词:看见      课堂上“看见”学生非常重要,“看见”特殊的学生尤为重要。      哪些是“特殊学生”?所谓的“后进生”就是最特殊的学生。课堂上,如果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了、能够完成任务了,那么其他同学基本上也能够达成目标了。所以,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关注后进生的状态,对他们多鼓励,调动他们多多参与活动。      这方面,许老师做得非常出色。在“提取画面,用关键词记录画面”部分,她请四位男生“开火车”读课文,就有这方面的思考。在本部分,她“请一个不举手的同学回答”,也是对表现不积极同学的“看见”。      在点名这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,许老师也充满了智慧。为了不使“不举手”这个词对这位同学产生不好的影响,她特别加上“坐得最端正”一词,言辞之间充满了褒奖和喜爱。


 板书设计


      附:许嫣娜《难忘的泼水节》课堂实录链接:
      许嫣娜《难忘的泼水节》课堂实录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